5月28日下午,金諾科技與高新區工委辦、婦兒工委、基層婦聯和志愿者們一起,走進高新區持愛言語康復中心,在“六一”兒童節來臨之際,看望并慰問了在那里接受語言訓練的10名聽障、聾啞兒童,金諾科技向康復中心捐助了投影機、電腦等教學設備,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。
在聽障和聾啞兒童的世界里,沒有喧鬧,可是他們的內心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聆聽世界的聲音,和努力向這個世界表達自己。在康復中心,正在接受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的小朋友在老師的教導下用力大聲喊著:“叔叔、阿姨好!”,他們用小手熱烈地鼓掌,雖然吐字不那么清晰,但他們稚嫩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與堅強、樂觀與真摯,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。
【傳播聽障科普知識,讓世界充滿關愛】
“天塌了。”當發現自己幼小的孩子聽不見聲音后,一位母親崩潰了,“哭著睡,哭著醒”。中國有13.7萬0-6歲的聽障兒童,每年新增約3萬,藥物中毒、遺傳、環境噪聲污染、中耳炎、意外事故……奪去了許多孩子的聽力,而失去聽力就難以形成語言,無法正常交流和獲取知識,并伴有運動、認知異常或障礙,以及伴生心理問題,對人生發展產生極大影響。
歐洲最早開始對聽障兒童的康復工作,16世紀,西班牙開始對聽障兒童進行口語教育,18世紀,法國萊佩神父創造手語。隨著科技進步,數字化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成為聽障兒童康復領域的重要工具,輔以專業的聽覺語言訓練,仍然可以學會聽和說。
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:兒童早期發現聽力損失,在6個月內選配助聽器并進行科學調試和語言訓練,其語言、智力水平和正常兒童無差距,6個月至1歲選配,有細微差別,1-3歲采取干預措施,有較大差距,超過3歲的康復效果較差,即使付出幾倍努力,也無法和正常兒童相比。國內很多孩子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期,資料顯示,中國在3歲以下發病的聾兒約占總數的85%,而同期就診率僅為58%。
金諾科技以“堅持創新創意,傳播科學、文明”為己任,努力傳播聽障科普知識,讓全社會了解聽障,倡導善待和幫助聽障人,與社會各界共同創造良好條件,讓聽障兒童重獲美麗人生。